两个年近六旬的儿子,用板车拉着80多岁的母亲,历时500多天,走过3万7千公里,磨破了几十双鞋, 铸就了中国孝子的典范。
为照顾癌症母亲,张博研放弃在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他每晚为妈妈洗脚按摩,卖掉房子筹医疗费,用荣誉证书换来母亲笑容。
本网讯 “新时代感动中华十大慈孝故事(人物)”进入投票环节的20名候选人已经确定,即日起接受公众可登录中国慈孝网(www.cixiao.cn),选出最让你感动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
从60岁到80岁,韦瑶忠坚持了21年,步行十万公里义务接送孩子上下学,每日步行三趟来回6次18公里,风雨不改,从未间断,韦瑶忠也成为了当地村民们眼中山村学童上学读书的“守护神”。但在韦瑶忠看来,他只是做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是每个老人都能健康稳健地安度晚年,也不是每个人在生病后都能得到后辈应有的照顾,但董江珍用她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久病床前也有孝媳”的事实。
儿子汪强成为中国第一位从事职业拳击运动的脑瘫残疾人,创造了堪称医学史上的奇迹。而在这份奇迹背后,是父亲汪宝柱三十四年如一日的默默牺牲与付出
李建新把家风与企业文化都定为“知足常乐、知恩图报、摆正位置、顾全大局”,他的解释是“知足常乐”就是以慈孝之心让家中父母、兄妹等家族所有成员知足常乐,让所有员工知足常乐;“知恩图报”就是家人和员工都要报党恩、国恩和父母养育之恩;“摆正位置”就是家中儿女、父母和员工要敦伦尽分,做好本职工作;“顾全大局”就是家人和员工都要有大局意识,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企业发展为重,以家庭和谐为重。
卸任南昌市市长后,李豆罗回到老家西湖李家,安心做起了一名农夫,在他的带领下,西湖李家成为江西省新农村建设样本。李豆罗极重孝道,为去世的母亲制作塑像。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富起来的西湖李家更加注重孝悌文化的传承,“百善孝为先”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