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推选活动日前揭晓

首页    演艺界十大孝子    往届    首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推选活动日前揭晓

2007年1月16日,“西王杯”2006首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推选颁奖典礼在山东邹平广电大剧院举行。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慈孝活动组委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推选活动日前揭晓,姜昆、陶虹、刘金山、魏积安、黄宏、何庆魁、汪洋、腾格尔、刘全和刘全利兄弟、刘一祯当选为“十大孝子”。著名导演翟俊杰和香港演员刘德华获得特别奖。

该活动是自去年8月开始启动的,媒体和公众推荐了近百名演艺界明星孝子,组委会根据他们的事迹最终筛选出20位候选人。活动总策划人王海滨表示,策划这次活动,旨在借助明星的影响力,让年轻一代继承“孝”这一中华美德。日后,组委会还将继续围绕慈孝文化来引导社会公众,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

从评选结果来看,似乎来自曲艺界的明星更为“孝顺”,在获奖者中占了绝大多数。对于这种现象,组委会解释说,本次推选活动是第一届,没有成熟的经验,所以在参选者的覆盖面上尚有欠缺。

颁奖典礼上,姜昆向大家讲述了一双胶鞋的故事,让在座的观众不禁流泪。汪洋在发表感言时强调:“孝顺不能等待,等待就意味着儿女几十年的遗憾。”陶虹、魏积安等人也都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第一届刘德华

 

第一届陶虹

 

第一届腾格尔

 

第一届魏积安

 

第一届姜昆

让我们回顾一下令人感动的20个候选人的故事:

 

陶虹:让父母特别踏实的女儿

 

    人物档案:陶虹,江苏人,著名影视演员。主要作品:《春光灿烂猪八戒》、《黑眼睛》、《阳光灿烂的日子》、《美丽的世界》、《空镜子》、《开心就好》等作品。

    入选理由:她不仅是演艺明星,还是体育冠军,在父母和姐姐心中她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她用点点滴滴的孝,让父母笑声常驻。

  人物故事:

  陶虹的姐姐一直在国外,无暇照顾父母,家里大小事均由陶虹一肩挑起。一次妈妈生病做了手术,躺也不是坐也不是,疼痛难忍。当时陶虹刚刚回来,回到家时已是疲惫不堪了。一见母亲的样子,还没来的及脱去外套的陶虹,随即跑到母亲床边,从母亲的小腿到腰身到胳膊,轻轻的揉,轻轻的捻,边按摩边给母亲讲剧组趣事,直到母亲安静地睡去。母亲醒来时,女儿正发着沉重的呼吸声熟睡着。

  父亲有次心脏病突发,陶虹闻知后,放下还在拍摄中的戏,直奔医院,挂号、办理住院手续、联系专家等等,陶虹一手包办。事后,医生透露,幸亏病人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平日里,只要听说能对老人好的按摩器、治疗仪,陶虹总会马上带来给父母。陶虹嫌父母住的房子阴暗、狭小,不利老人身体,当时刚踏入演艺圈的陶虹用尽所有积蓄给他们买了一套房子。

  一年冬天,陶虹在上海演出结束后,逛商场的时候,精心挑选了两件外套,将其送给经纪人刘小姐手中。刘小姐一阵纳闷,陶虹说,你爸爸骑摩托车不是听挺冷的吗,这两外套给他,保保暖。刘小姐这才回想起来,那次自己提到爸爸这事,只是随口说说,却不曾想这位明星姐姐居然记在心头,还买了衣服送给爸爸。

  明星孝语:我们不光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关心周围的老人。为他们创造幸福祥和的晚年。

 

刘一祯:歌声献给天下老人

    

    人物档案:刘一祯,湖南人,空军政治部歌舞团歌唱演员。主要作品:《一年四季》、《好春光》《真诚的爱》、《兵妹妹》、《孝敬父母》、《天天好心情》、《长江源》等作品。

入选理由:她是歌手,是“中国敬老爱老助老宣传大使”她跑了无数个敬老院,给老人送去快乐,向敬老院捐款捐物超过10万元,她是当之无愧的大使,是孝道文化的传播者!

    人物故事:

    刘一祯从小就是街坊邻居眼中的孝顺孩子,当了“中国敬老宣传大使”后,她就暗暗的给自己定下了誓言:每到一地演出,都要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用歌声慰藉老人。

    2005年9月,刘一祯来到国内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北京松堂医院慰问老年病人。她含泪演唱了一曲《孝敬父母》,老人们听得热泪盈眶。当得知二楼还住着一些卧床老人时,刘一祯又主动上楼探望,请他们点歌,单独演唱。临别时,老人们握住她的手说:“闺女啊,我们舍不得你走呀!”

    在湖北孝感市福利院,刘一祯和20多位孤寡老人坐成一圈。她先是独唱,接着和老人们合唱,一连合唱了10多首歌曲。听说还有一些老人瘫痪在床,她又赶去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按摩。她的一举一动,感到得许多老人流下热泪。

    据了解,目前,刘一祯已走访了全国70多家敬老院、福利院,为上万孤寡老人送去了祝福的歌声。同时,她还自掏腰包为老年人捐款捐物,至今已超过10万元。

    明星孝语:让老人开心,是天下儿女们的义务!


刘金山:久病床前大孝子

人物档案:刘金山, 生于北京,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主要作品:《大惊小怪》《方世玉》《惊心动魄》《好汉三条半》《起步停车》《马大姐和她的邻居们》《党员马大姐》《中国餐馆》《人虫之戏虫》等作品。

    入选理由:他在荧屏上演绎着一个个平凡、普通的小人物,然而,在他真实的生活中依然是那样的普通,把床前尽孝的传统美德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物故事:

    在影视剧里,刘金山常扮演各种小人物,演绎得出神入化;但在生活中,他则是位有口皆碑的大孝子,孝顺得令人动容。

    刘金山的父亲是京剧界的老前辈刘文光,父子俩关系非常好。1991年,刘文光去日本演出时病倒了,回国一查,竟是胰腺癌晚期。当时,刘金山的事业上刚刚起步,但他毅然推掉所有片约,寸步不离地照顾父亲近一年,直至父亲离开。

    为减轻父亲的病痛,刘金山想过各种办法,数次连夜驱车去天津求医、找偏方。朋友们都认为他到了疯狂的状态。每当父亲感到不适时,刘金山总会叫上几个要好的哥们,把父亲抬到离床1米高,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一次,父亲疼得受不了了,乱撕乱咬。刘金山心疼父亲,他把自己的胳膊放在父亲嘴边,任其咬住,直至咬出两道血痕。等父亲清醒过来,看到儿子胳膊上鲜红的牙印,不禁老泪纵横。时至今日,刘金山胳膊上父亲留下的印痕仍清晰可见。为照顾父亲,刘金山从大胖子熬成了瘦子。当父亲走后,他一下就垮了,病了很久。

    父亲过世后,刘金山对母亲更加孝顺。他担心母亲悲伤过度,就连续推掉片约,陪伴母亲。每天变着法儿让母亲高兴。等母亲渐渐好起来,他才继续接戏拍片。

    刘金山不仅对父母孝顺,对朋友的父母也一视同仁。他的朋友董大夫的母亲90多岁了,每逢过年过节,刘金山总会前去看望。他说,“是人就要孝顺父母。没有孝心的人绝对不能交朋友。”

    明星孝语:尽孝要有一颗真诚的孝心,要给父母最大的照顾和关心,多想着父母亲,这样从良心上说,自己将来就不会有什么遗憾!


腾格尔:圆老父半世纪的梦

    人物档案:腾格尔,1960年生,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苍狼”乐队队长兼主唱。主要作品:《蒙古人》、《天堂》、《父亲和我》、《成吉思汗》、《苍鹰》、《父亲》等作品。

    入选理由:圆老父亲的世纪梦,在父亲的精神世界创造愉悦,他带给了父亲比金钱更重要的礼物。

    人物故事:

    五十八年前,腾格尔的父亲杨文亭(汉文名)曾在宁夏的绥宁师范学院就读。毕业后,杨文亭返回家乡,后与同学失去联系。直到2003年,宁夏的几位同学联系上了杨文亭,让饱受思念同窗之苦的杨文亭异常高兴,几次想去探望同窗均未能成行。

    父亲的兴奋和那份不能与同窗团聚的落寞,让细心的腾格尔发现了,他主动为父亲操办起了同学聚会。为了这场聚会,腾格尔费尽周折,最后终于找到了父亲的40多位同学……

    今年6月初,事务繁忙的腾格尔委托同事提前两天来到银川,联系宾馆、安排食宿、租旅游车……他还特地交待同事:叔叔,阿姨们年事已高,为了安全一定要有儿孙或老伴陪同,并请3位好大夫全程陪护。

    6月5日下午,阔别了半个世纪的老人们纷纷从甘肃、内蒙、宁夏各地赶来,有的老人听到这次聚会的消息,是从病榻上赶来的。曾经年少时的同窗而今重新聚首,久违的老人们激动地又是握手,又是拥抱。

    当天的晚会上,腾格尔细心地为叔叔阿姨们跑前跑后,端茶敬酒,当他深情演唱的《天堂》《父亲和我》在晚会现场响起时,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洒泪拥抱在一起……

    腾格尔——这位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北方苍狼”,与他天籁般的歌声同具魅力的是他对父母至真至诚的孝顺情怀。

    明星孝语:孝顺父母,不仅要在生活上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也要为他们创造精神上的愉悦。身为艺人,陪父母的时间很少,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应当竭尽所能满足他们的心愿。


黄宏:顺敬父母是天道

    人物档案:黄宏,1960年生,著名小品演员。主要作品:《六号包厢》、《招聘》、《打扑克》、《歪打正着》、《超生游击队》、《难兄难弟》、《杨白劳与黄世仁》、《擦皮鞋》等作品。

    入选理由:一边是母亲,一边是事业。他却能做到忠孝两全!

    人物故事:

    今天中秋前的一段时间对黄宏来说,黑暗到了极点:母亲病危。当时,黄宏正在北京拍摄电视剧《抬头不见低头见》。母亲病重的日子正是《抬》剧开机的日子。黄宏是总导演,刚开始的时候离了他基本拍不了。为了侍奉母亲,黄宏每天两头跑。每天拍摄任务结束的时候,就到深夜了,黄宏已是筋疲力尽,但他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去照顾母亲。见到母亲,再累黄宏也感觉不到了,忙前忙后地照料,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妈就一个,一定要好起来啊!那边母亲在医院抢救,这边工作是在拍喜剧。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每天都交织在一起,真的特别折磨人。这样的日子黄宏却整整坚持了一个多月……

    终于母亲的病奇迹般地好了起来。中秋节来到了,黄宏和家人都来到母亲那里。因为母亲还只能吃一点点东西,黄宏便建议,咱们全家就吃一块月饼吧。于是,全家人就把一块月饼分了,一起吃,真正过了一个团圆夜。母亲需要回哈尔滨静养。在送母亲上火车的路上,黄宏和他哥哥黄凯一直在母亲身边,小声地说着些逗笑的话、安慰的话……总之在母亲面前,自始至终一直没有哭,哥俩全没有哭,在场所有的人都看得出他们是想让母亲好受一些。火车要开了,黄宏才下来。据在场的朋友讲:“几次注意黄宏,见着他的泪都要掉下来,他一直在强忍着……”

    明星孝语:人人应该去享受亲情,孝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刘全利/刘全和:艺坛兄弟 同样孝心

人物档案:

    刘全利/刘全和,天津人,著名幽默小品演员。主要作品《修桌子》、《照镜子》、《修路灯》、《橱窗模特》等作品。

    入选理由:苦练功,哥俩为减轻父母负担;获大奖,哥俩共尽孝道之心。他们这对双胞胎,都是弘扬孝道的楷模。

    人物故事:

    父亲是厂里的锻工,工作尤其忙。母亲为贴补家用出去给人推小煤车,没时间照顾弟弟妹妹。小哥俩看父母这么辛苦,从小就知道为父母分忧。学校离家不远,小哥俩利用课间休息仅有的时间,跑回家照看一下弟弟妹妹。中午一放学哪都不去玩,直接回家,蒸馒头、做菜也让小哥俩“承包”了。秋天时,小哥俩就一人一只麻袋,到公园捡树叶,拿回家晒干了做柴禾。

    1970年,兄弟俩考进了铁道兵文工团,父母高兴极了。2个月后,有人从部队给其父母捎来25元钱,说,这是你儿子的。父母感动地流下热泪。原来,那时当兵每月津贴6元,俩儿子两月的津贴加起来,才24元钱。没想到儿子这么懂事,有了钱,先想到父母,而且还把临行时的零花钱也捎回来了。和他们一块去的一个孩子,由于不听话,被送回家了。兄弟俩怕自己也这样,送回家给父母加重身上的负担,所以就拼命练功。有一次睡了一觉,兄弟俩一块醒来,觉得天快亮了就去练功房练功。练了好长一阵,浑身都是汗水了,有位老同志起来上厕所,发现练功房开着灯就来看情况。小哥俩问:“首长,是不是该起床了?”那位老同志看了看手表说:“什么呀,才两点!”可见哥俩多么珍惜这次机会。

    1992年,兄弟俩获得了第九届世界滑稽大赛的最高奖――意大利“金小丑”奖。虽然出名了,工作也更忙了,但兄弟俩对父母的孝心却从未改变。他们为父母买了房子,还时常抽空前来陪陪父母。拿他们母亲的话来说,那就是:“我要是两天不去,他们就会开车来看我们”。

    明星孝语:一定要让父母年老的时候,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魏积安:憨憨的“伙计”亲亲的娘

人物档案:魏积安,山东人,著名小品演员。主要作品:《实诚人》《擦皮鞋》《比翼双飞》《小个子兵和大个子兵》《男家属》等作品。

    入选理由:一年内回千里之外的老家11次,为的就是陪娘聊聊天,春晚拍摄现场,冒着节目被刷下的风险,毅然选择回家探望病中的母亲。他为自己的行为书写了新时代的孝道乐章。

 人物故事:

 魏积安到北京发展稳定下来后,接母亲来京同住。次日,夫妻俩就带上母亲,游故宫攀  长城,爬香山逛颐和园,母亲其乐融融。然而,在乡下住惯的老人最后还是受不了大城市钢筋水泥砌出的孤独,执意回了老家。母亲回家后,魏积安挂念不已,经常三天两头一个电话问候。工作稍稍闲暇,魏积安就要往家里跑。 曾有一年竟回了11次。最后搞得母亲都嫌他回家次数太频繁了。

    母亲去世前生了一场重病。那时,魏积安的春晚节目正进入彩排期,演出任务十分繁重。然而母亲住院的时间里,魏积安硬是挤出时间,4次跑回老家探望母亲。等母亲病情稳定后,又马不停蹄的飞回北京,投入彩排。当家人打来电话告知母亲病情再度堪忧时,魏积安正准备一次关键性的彩排,直接关系到节目能否上春晚。同事问他,回不回去。魏积安抹着眼泪说,“春晚今年不上可以争取明年上,娘只有一个啊!”。他告别了同事就直奔机场,坐在飞机上一路哭到家。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母亲,用孱弱的声音对魏积安说,一定要等到大年三十晚上,看春节晚会里儿子的演出。魏积安含泪应允了。

    母亲最终没挨过大年三十。按照当地风俗,魏积安在家全心全意守了三天孝。直到在春晚一起排练的同事打来电话,要他回来参加节目,魏积安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老家。

    “为了逝去的人,更也为了活着的人”,魏积安将丧母之痛深深地压在心底,喊着“伙计”依然笑咧咧的登上了春晚舞台,为亿万观众献上了一顿小品大餐。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位憨厚的“伙计”内心的丧母之痛呢?

    明星孝语:孝顺是以顺为前提,孝是有一定基础的。不要尝试去改变父母的想法和思维习惯,要学会适应父母,顺从父母。


姜昆:母亲教我写好“孝”

    人物档案:姜昆,1950年生,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特一级演员。主要作品:《如此照相》《鼻子的故事》《看电视》《虎口遐想》《特大新闻》《电梯奇遇》《着急》等作品。

    入选理由:他从小在母亲的熏陶下懂得了孝的含义,并以母亲为榜样诠释着自己对孝的理解!

    人物故事:

    姜昆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长大,高尚的母爱,使他从孩提时起,便懂得了孝顺这两个字特殊的、极为深刻的含意。

    文革时期70多岁的爷爷被红卫兵关押到了农村,离家有上百里的路程。十几岁的姜昆放心不下爷爷,不知道爷爷在那儿有没有东西吃。惦念爷爷的姜昆恨不得马上跑到爷爷跟前送点吃的、喝的,爷爷年纪大了,还能不能撑得住……小姜昆越想心里越焦急。外面西北风呼呼地吹着,姜昆披一件大衣,怀揣着给爷爷带的东西,骑上一辆破败不堪的自行车匆匆上了路。爷爷在南边,姜昆家在北边。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一路顶着七级西北风往南边骑,小姜昆那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早点见到爷爷!终于见到爷爷了,姜昆却累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做为父母的长子,他知道主动去分担母亲的痛苦。一次,姜昆偶然在一个本子上发现密密麻麻的借还债记录。原来,十几年来,妈妈一直靠借债过日子,已经欠了别人180多块钱了,那时的180块跟现在的18万差不多……看着这个本子,姜昆的眼睛湿润了,“妈您放心吧,我一定给您还上。”20多岁的姜昆抹着眼泪,用力攥住母亲的双手。从那时以后姜昆更加节省,工作更加努力,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帮妈妈把债还了,让父母的生活过得好一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钱还清了,姜昆却因为省吃俭用瘦了好几圈。

    如今母亲已经到了84高龄,姜昆不管多忙,他从来没疏忽对母亲的关爱和行孝、除了给与母亲富足的物质外,总会抽时间带上妻女,去同老人家团聚一下,陪妈妈聊聊天,给妈妈说点新鲜事,经常把老母亲逗得很开心。采访结束时,姜昆同事的一番言语更让我们对姜昆有了更深的了解, 姜昆心里不仅装着自己父母,也装着自己的恩师、装着曲艺界的老前辈。而无论曲艺界的老同志谁有困难,姜昆都会尽力帮忙。

    明星孝语:是母亲的身体力行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做慈和孝,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孝敬父母。


汪洋:二十年的“父子”情

人物档案:汪洋,天津人,主持人。主要作品:《马三立》、《康熙微服私访》、《月亮跟着星星》、《连升三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等作品。

    入选理由:将普通的师徒情升华为深沉的父子情。一声“爹”从拜师那一刻便注定在心头铭记。他将自己的工资卡给师父近20年。

    人物故事:

    从1990年开始在天津戏剧团工作至今,汪洋的工资卡就一直给师傅用着。2005年师傅去世的时候,那卡已在师傅那放了20年。

    汪洋说,卡里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欠师傅的帐,自己一分钱也不敢动。

    90年代初,汪洋便告别师父只身前往北京发展。虽遭遇种种挫折,汪洋始终铭记师父教诲,从没退缩过,气馁过。汪洋的坚持换来事业上的成功。定居北京的汪洋,工作十分繁忙,可是一有时间就回天津看望师傅。汪洋原本打算闲暇一点后,将师父接到北京同住。然而时不待人,一个噩耗让他惊痛万分。2005年3月的一个夜里,汪洋获悉师父突然辞世。他便连夜赶往天津,到达天津已是深夜11点多。那晚,汪洋抱着师傅遗体,声泪俱下,痛哭了一宿,在场家人无不动容。次日,汪洋睁着布满血丝的泪眼投入到师傅丧事的操办中。朋友们担心他吃不消,纷纷规劝汪洋稍作歇息。然而汪洋拒绝:“师父还没来得及好好享福就走了,就算我跑上三天三夜也不为过啊。”

    想起师父,汪洋还有太多太多的话需要倾诉……

    明星孝语:孝不是空话,不是口号。平时要多为父母、长辈做些事,对于你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而对于他们很可能就是你孝心的体现。千万不能等待,一等待就可能成为终身遗憾。


何庆魁:身上揣着妈 到哪儿都是家

人物档案:何庆魁,1948年生,吉林省扶余人,国家一级编剧 。主要作品:《包袱》、《拜年》、《将心比心》、《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卖拐》、《卖车》、《刘老根》等作品。

    人物故事:

    何庆魁的母亲是因肺原性心脏病55岁去世的。 

    那是很痛苦的一种疾病。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浑身浮肿,行动不便。何庆奎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母亲在床上躺了整整55天,何庆奎55天没脱衣服,白天黑夜都精心伺候着母亲。 “别人伺候我都不放心。这是我的亲妈。就这么一个。如果没了就再也没有妈了。我怎么做也不过分,怎么做也回报不了妈妈对我的恩情的十分之一”。何庆奎说。精心的照顾,感恩的孝心没能挽留住母亲, 母亲去世已35年了,35年的光阴没有冲淡母亲的恩情,何庆魁的钱夹里始终揣着母亲的照片,走到哪,带到哪。他动情地说,身上揣着妈,到哪儿都是家!

    明星孝语:大孝是尊严。父母都望子女成龙,那你就成条龙给父母看看。做出成就,给父母尊严,这才是最大的孝啊!


刘德华:最恨不孝之人

人物档案:刘德华,香港人,著名影视演员。主要作品:《天下无贼》、《英雄好汉》、《猎鹰行动》、《龙之家族》、《再战江湖》、《91神雕侠侣》《新上海滩》等作品。

    入选理由:他是天王巨星,他更是大孝子。对父母敬孝备佳,把安老院的50位老人永挂心间。他还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劝导歌迷行“孝”,他是孝的传播使者。

    人物故事:

    刘德华十分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要回港就一定要和父母聚餐。并且,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每年都要安排10天时间陪父母去旅行。

    平日里,他很重视父母亲的节日,总是想方设法让父母感到快乐。一年父亲节,刘德华将父亲带到自己歌迷会上,与千余名歌迷一起庆祝爸爸节日快乐。刘德华跪地为父亲送上大蛋糕,还亲手在T恤衫上,写上“衫生有幸”做您的儿子。现场歌迷无不动容。收到礼物的刘爸爸更是开心不已。

    刘德华和父母的住所仅两墙之隔,交流已很方便。但为了能更多地陪陪父母,他特地将两栋房子的墙壁打通,“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刘德华还通过自身影响力教导歌迷行“孝”。今年初,有媒体报道甘肃一歌迷痴恋华仔12年,父亲卖肾筹款帮女赴港追星。华仔十分震惊,他通过媒体批评该歌迷“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不孝”,他绝不理会,并声明自己最憎恨不孝的人。该歌迷得知华仔训斥后,掩面而泣,并表示华仔的批评让她幡然醒悟,承诺今后一定会好好善待父母。

    明星孝语:子女名气再大,也不要忘记在父母面前,你永远只是一个普通人。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父母,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

翟俊杰:带着母亲拍电影

  人物档案:翟俊杰, 1941年生, 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主要作品:《血战台儿庄》《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决战》《长征》《金沙水拍》《挺立潮头》等作品。

  入选理由:他是大导演,是演艺界公认的大孝子,更是一位六十余岁的老人。他把尽孝和幸福联系在了一起,他的孝道事迹震撼人心。他用他的行为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孝道文化的魅力!

  人物故事:

  “我今年63岁,我的老母亲86岁,我这样的年纪,回到家,还能喊一声妈,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在电影界,大导演翟俊杰的孝顺是出了名的。他工作很忙,但只要有可能,总要回家陪陪母亲,陪母亲说话,给母亲洗脚,剪剪手指甲、脚趾甲。他不但自己这样做,还把这项工作交代给弟弟妹妹,传承给孩子。当有人以赞叹的口吻说起这些事时,翟俊杰却很不以为然。他说,“我做的一切确实算不了什么。当老鸟老得在窝里不能出来找食时,小鸟还知道叼个小虫子反过来喂老鸟,何况我们人呢?”

  在拍摄《大决战》的日子里,翟俊杰的父亲去世了。由于工作太紧张,翟俊杰当时未能在其眼前。失去父亲后,翟俊杰总觉得人生苦短,自己只剩下一个老母亲了,便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地陪陪母亲。甚至在条件许可的时候,他还自费买车票,让家里人把母亲送到拍摄现场,跟他一起吃住,好让自己天天抽空陪陪母亲。翟俊杰动情地说,“有时候,我夜里拍戏回来一看,老太太一个人在床上,像小孩一样睡着了。我站在旁边,常常一看就是半天,心里特别温馨。过去是母亲站在床边,看熟睡的儿子,现在倒过来了。”

  明星孝语:如果说父母对你的付出是十成,你能对父母返回一成,那你就是好孩子了!

李琦:粗犷硬汉孝子心

人物档案:李琦,1955年生,影视剧演员。主要作品:《捡钱包》、《东北一家人》、《满汉全席》、《好事多磨》等作品。

入选理由:他有“西北怪才”之称,外形粗犷、内心却十分细腻。他的故事很平常,但却让人感受到点点滴滴的孝,让父母感受到无限的温馨。

人物故事:

1991年底,李琦携妻带子到北京发展。为了糊口,李琦当过楼道清洁员,开过小饭馆,还表演过马戏,一家人在一间只有几个平米的地下室里度过了7年的艰苦生活。为了不让年迈的父母惦记他们,每次过年回老家看望父母时,李琦都是嘱咐妻儿要笑呵呵地面对家人,不能让父母看到他们的艰辛,更不能提一个苦字……

随着李琦事业上的成功,他的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父母也老了,没事他们就喜欢待在家里,李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老在家憋着,会憋出病的。不行,我得让他们动起来”,于是他鼓动父亲每天坚持骑车去买菜,又买只小狗交给母亲,让母亲天天去遛狗。渐渐地,二老的面色红润起来了。

为了方便父母的生活起居,细心的李琦特意抽出两天给父母布置房间,把随手灯啊、电视啊,都安在父母习惯的位置。甚至连每天喝的药,李琦都细心地分好,放到父母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

点滴小事看出李琦的孝心,严格的家教养成了他从小对长辈孝顺的习惯。如今,在他们家中也都一直保持着一个传统:长辈如果没有吃饭或是睡觉,晚辈是不可以先长辈们吃饭或是休息的。

明星孝语:作为子女最重要的是让父母的身体好,让他们的心情愉快。单等到父母百年之后,你哭破了苍天,也未必是孝子。

丁嘉丽:不是亲生胜亲生

  人物档案:丁嘉丽,1959年生,国家一级演员。主演作品:《开荒牛的迪斯科节奏》、《魔方》、《高加索灰阑记》、《大江弯弯》、《几尔加美休》、《居里夫妇》、《山林中的头一个女人》、《过年》《无人喝彩》《红发卡》等。

  入选理由:都说血浓于水,在这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大家庭中,她用自己的爱演绎着人间最真的亲情!

  人物故事:

  丁嘉丽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 她的姥爷姥姥不能生育,抱养了她的妈妈;她的爸爸妈妈又抱养了她。三代人没有血缘关系,然而,一家人上慈下孝,其乐融融。

  父亲心脏不好。住院的时候丁嘉丽一直陪护左右。一天,丁嘉丽因事外出了一小会儿。回来时,还未来得及满足父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父亲竟去了,丁嘉丽如雷轰顶,一下子懵了,她扑到床前,用尽全身的力气呼喊着爸爸,但是爸爸已经不能回答她了,悲痛欲绝的丁嘉丽请求医生无论如何也要设法把父亲救醒。医生说,那只有用电击试试,但不一定管用,而且会弄得死人很难看。为了救父亲的命,心情沉重的丁嘉丽说:“不论什么后果我都接受,就电击吧”。医生给已经停止心跳的父亲实施电击,一连、两次,都没有效果,想要放弃。丁嘉丽哭着请求医生继续试。当第三次电击时,父亲居然活过来了。是对父亲执著的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丁嘉丽对姥爷的感情也非同一般。姥爷每次看病,只有丁嘉丽陪同,他才肯去。丁嘉丽总是事先偷偷嘱咐大夫,如何对姥爷说,所以每次看病回来姥爷心情都特别好。因为姥爷的原因丁嘉丽辞掉了很多片约。一次她与制片厂谈好了一切条件,就差买火车票了,姥爷听说她要去拍片,说,我快不行了,你走了姥爷怎么办啊?丁嘉丽就推掉片约回到姥爷身边,对姥爷细心照顾。

  明星孝语:顺就是孝。对待老人,我们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周彦宏: 孝对父母,爱洒贫童

  人物档案:周彦宏,江苏人,著名歌手。主要作品:《当爱情经过的时候》、《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相信》、《又见茉莉花》、《跟你在一起真好》等作品。

  入选理由:她的故事非常的普通,但她用一颗细腻的心,使父母过着开心的生活,她用博大的爱,给予了让父母最骄傲的孝。

  人物故事:

  周彦宏的爸爸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流,显得生活十分单调;为了改变爸爸的性格,让爸爸生活丰富起来,她无数次北京江苏两头跑,回到家便带着爸爸看电影,与爸爸讨论电影中的故事情景,让爸爸开怀大笑;下饭馆,与爸爸讨论饮食文化,还一起去游乐园、公园游玩,她知道爸爸喜欢小孩,还把爸爸带到儿童乐园,当看到爸爸跟小孩子们一起玩的不亦乐乎,彦宏心里美滋滋的;在女儿的一番精心引导下,爸爸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让爸爸开开心心的享受着晚年生活。

谈到母亲,短短两个小时的采访,她先后五次泪流满面,有一次妈妈生病住院,周彦宏推掉了手头所有的工作,住到医院里专心伺候妈妈。病痛期间妈妈脾气比较急躁,有时会无端发怒,每当妈妈发怒,周彦宏就笑眯眯任由妈妈数落,事后还对妈妈说“妈,你生气的时候真可爱”,逗的妈妈哭笑不得。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上海火车站遇到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孩,让她很触动;后来她带着小孩去吃饭,找地方睡,又帮着小孩联系工作。现在周彦宏资助了十余个家庭困难的孩子,她还创作了一首《你是我的阳光》送给孩子们。周彦宏说,这些孩子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了。

  明星孝语:爸爸、妈妈健康快乐,孩子们学业有成是我最大的心愿。 


唐国强:为尽孝心学按摩

  人物档案:唐国强,1952年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一级演员。主要作品:《小花》、《今夜星光灿烂》、《高山下的花环》、《四渡赤水》、《三国演义》、《雍正王朝》、《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等作品。

  入选理由:在公众眼中,他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在家人眼中,他是位大孝子,为了尽孝,他拿出了进行艺术创作时的细腻和耐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感恩父母。

  人物故事:

  唐国强的父亲脚上患有严重风湿病。 每逢外出拍戏,唐国强总会四处寻找偏方,带回家让父亲试试。听说按摩能缓解风湿病痛,他买来书籍自学按摩技巧,以尽孝心。

  1997年秋,唐国强正在外拍摄央视大戏《雍正王朝》,父亲住院的消息传来,他立即请假坐飞机赶回老家。到达医院时,望着病床上插着各种输液管的老父亲,唐国强泪流满面,他卷起父亲的裤脚,拿温毛巾轻轻擦拭父亲的小腿,然后用双手小心地推拿、抚摩、揉按,每换一个动作,都询问父亲轻重是否合适。渐渐地,老人的嘴角闪现一丝笑意……母亲告诉唐国强,这是父亲住院后露出的第一次笑容。

  令唐国强没有想到的是在医院里为父亲的按摩,竟成为他对父亲尽的最后一份孝心,等他再得到消息时,父亲已经去世了。如今,每次回老家,唐国强都会携妻女到父亲坟前祭拜,跟父亲说说话。在他的内心深处,父亲的份量比泰山还重,父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任导演,没有父亲的教导,自己的艺术之路将会黯淡许多。

  明星孝语:对父母尽孝道,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报答。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事业有成,家庭和睦。我们做儿女的只要做到不要让老人担心,就是一种孝道。

李丹阳:歌声包含对父母深深的情

  人物档案:李丹阳,四川人,第二炮兵政治部歌舞团一级演员。主要作品:《穿军装的川妹子》、《遥远的拜年》、《亲亲的茉莉花》、《红月亮》、《军歌声声》等作品。

  入选理由: 为父亲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她忘记了自己的性别,她用无私的爱,陪伴父亲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人物故事:

  1994年,李丹阳的父亲因为癌症住院。当时,李丹阳正在准备一场晚会演出。请示领导后,李丹阳立即乘坐飞机赶回老家。一进病房,看到昔日挺拔的父亲无助地躺在病床上,她哭倒在床边。这一次,李丹阳在父亲身边呆了10天,她每天为父亲洗澡擦身,端屎端尿。李丹阳一刻不停围着父亲,父亲一个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没事的时候,就一直做在床边跟父亲说着话。问问父亲想吃什么,她就骑自行车去买。七月的成都骄阳似火,李丹阳不停地骑着穿梭于人群中,从城西到城东……也许是上天被这对父女的深情所感动,老人幸运闯过了这一劫。

  李丹阳一直对父母的健康很是关心,特别希望父母到北京和她一起生活,但是考虑到父母在成都生活了大半辈子,怕父母来北京后不适应。“那里有他们的邻居,他们的朋友,他们会更快乐些”。李丹阳的语气中含着无奈。父母不能来,李丹阳工作很忙,但她经常创造机会多回家看看父母,照顾照顾父母。比如,只要是在四川本地或是周围的省份演出,无论多远。只要有空闲,丹阳都是努力抽出时间回家看看父母。

  明星孝语:不管现在做儿女的有多么忙有多么累,尽量的抽出时间来,尽可能地多陪陪老人是最重要的。

王劲松:生母继母都喊娘

  人物档案:王劲松,1968年生,哈尔滨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著名影视演员。主要作品:《没事偷着乐》、《红灯停,绿灯行》、《谁说我不在乎》、《有爱的日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末代皇妃》等作品。

  入选理由:继母这个让无数家庭和子女难以接受的字眼。他却将对母亲的爱全部倾注到继母身上,让父亲和继母一起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人物故事:

  王劲松把继母喊作——娘。  他说,娘是上苍派来照顾我爸爸,照顾我们这个家的。

  王劲松自幼体弱多病,生母对他呵护有加,母子俩感情很深。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母亲因脑溢血去世了。

  1995年,在王劲松的支持下,父亲再婚,老伴叫张秋宾。一开始,王劲松叫她张姨。他像对待生母一样,对待继母。他甚至对父亲说,张姨来照顾我们,不容易,咱们要好好待她。

  1997年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年夜饭,早已商量好的王劲松和妹妹站起身,来到继母跟前,规规矩矩地鞠了一躬,王劲松叫娘,妹妹叫妈妈。张秋宾揽过2个孩子,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王劲松对继母的孝顺,不仅喊在嘴上,还装在心里。那时,他们还住在哈尔滨。有一次,继母顺道北京去海南岛出差,正在北京读大学的王劲松设宴招待继母。席间,继母说,包在路上被小偷偷了,丢了别的还不太心痛,可惜相机也在包里。继母不经意间说的话,王劲松却深深地记在心中。当继母上火车时,前来送行的王劲松拿出一个崭新的数码相机送给她。继母感动得热泪盈眶。

  每年继母生日,王劲松都会赠送礼物。2005年,他送了一件小小的玉坠:布袋和尚。他对继母说:娘,送你一个欢喜和尚,愿你笑口常开。

  明星孝语: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起码的要求。不孝的人,行善也是伪善。这种人是不能共事、不能做朋友的。

常宽:生父继父都是爹

  人物档案:常宽,北京人,著名歌手。主要作品:《奔向爱的怀抱》、《这一年过去了》、《简单生活》、《未来一切会很美》等作品。

  入选理由:生父、继父都是父。孝敬的天平不偏不移。浓浓的爱倾注在两端。

  人物故事:

  常宽17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子欲孝而父不待’啊!”回忆起父亲,常宽一脸伤心,“我现在习惯枕头边放一杯白开水,其实,这是爸爸生前的习惯。” 父亲去世后,常宽一直鼓励母亲再找一个。但母亲放不下对父亲的爱,直到6年后才再一次结婚。

  常宽的空余时间很少,但一有时间就回家陪继父廖伯伯聊天。“呵呵,我定期给廖伯伯汇报思想的。” 常宽是继父的铁杆粉丝,经常听继父讲他的革命史。别看两人年龄相差挺大的,却成了难得的忘年交。而且继父和母亲共同生活了8年,这八年的时间里,无论是母亲还是继父都是快乐的。

  继父八十多岁的时候也去世了。每年清明,常宽都会去八宝山烈士公墓拜祭父亲、继父。常宽怕母亲感到孤单,尽量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着母亲,和母亲说说话,给母亲做点好吃的。今年母亲不小心把股骨头给摔坏了。听到这个消息,常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那段时间常宽跑前跑后地照顾母亲,掉了不少肉。现在母亲出院了,但是还不能下楼,常宽怕刺激妈妈,总是鼓励妈妈。有时有事出去,都是上楼先和母亲拥抱一下,才出门,这时妈妈就会特别高兴,特别欣慰。常宽由衷地说,“现在,我就想让我妈妈尽快好起来!以后的业余生活也尽可能的丰富起来,做一个快乐的老太太。”

  明星孝语:不管是生父还是继父,他们都是我的长辈,都得好好好地爱他们。

谢雨欣:900多个日夜 贴心守侯

  人物档案:谢雨欣,著名歌手。主要作品:《花街》、《穿裙子的季节》、《步步高》、《将爱情进行到底》、《和我一起飞》等作品。

  入选理由:她是妈妈的“小拐杖”。为了照顾尿毒症的妈妈,她放弃了许多。三年的无微不至,三年的酸甜苦辣,她把对母亲无尽的爱化作生命的年轮,她在报答三春之晖。

  人物故事:

  在谢雨欣戏校毕业前夕,母亲因糖尿病恶化转变为尿毒症。 一听噩耗,谢雨欣来不及思考迅即离了学校,往医院赶去。当时谢妈妈已经全身浮肿,视力严重退化。那时谢雨欣如果待在学校拿到毕业证书,就会有工作。但是,为了照顾母亲她放弃了这个即将到手的毕业证和工作。并说服了爸爸。当同龄人还在由妈妈包办生活起居的时候,谢雨欣却已为妈妈撑起了一把温暖的伞。

  天气暖和的时候,谢雨欣就会带着妈妈去公园走一走;转一转。后期妈妈的视力下降的厉害,只能感觉一点光亮。每到一处,谢雨欣就绘声绘色的给母亲描述,常逗的妈妈呵呵的笑。;回到了家,谢雨欣总想方设法地给母亲做可口的点心,让母亲身心舒畅,也暂时忘了病痛。但毕竟已经到了晚期,到了最后,伴随各种并发症,母亲往往浑身上下疼痛难忍。谢雨欣索性陪着母亲睡。晚上谢雨欣合眼的时间很少,耳朵一直竖着。每到母亲疼得厉害,控制不住呻吟的时候,谢雨欣就赶紧起来,这里捶一下,那里捻一下。“妈妈也不知道哪里疼,我觉得这是一种治疗,知道身边有人,妈妈心里就会好一点……”三年风风雨雨,一刻不停、全心全意照顾妈妈,但恶疾是那样地不留情面,一点点蚕食母亲的生命……

  母亲离世了,父亲一时难以走出爱妻已不在的阴影。谢雨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除了多陪陪父亲外,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父亲再找个伴。“我经常跟爸爸说,妈妈现在已经走了,爸爸应该更积极地过你的生活,否则的话妈妈也会不放心。所以就一直跟他说找个老伴。最终父亲接受了现实,又找了个老伴,现在生活地很幸福。“爸爸的身体非常好,阿姨身体也很好。我觉得父母亲身体好是儿女们最大的福气。” 谢雨欣话语里透着欣慰。

  明星孝语:孝顺最主要突出的是顺字,顺了你才孝,更多的孝是你发自内心的,是你真的心里面惦记着这两个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