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花:母爱让石头也开花

首页    十大慈孝故事    前三届十大慈孝故事    周喜花:母爱让石头也开花

周喜花

新疆妈妈周喜花有一对双胞胎聋儿。为了让孩子开口叫一声“妈妈”,周喜花带他们去戈壁、牧场,运用快乐、赏识等教育理念,让孩子用手触摸着她的舌头学说话。母爱似脉脉流水,让冰冷的石头开出了艳丽的花朵。双胞胎儿子不仅能根据口型听懂别人的话,而且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进入正常学校学习,还参加了演讲。用这种方法。周喜花又奇迹般地让13位新疆聋童开口说话,震惊国内聋哑康复界。

 让聋儿摸着舌头学说话,叫一声“妈妈”石头开花

1994年9月7日,对新疆阿勒泰的中学英语老师周喜花来说,是人生最幸福的一天。这一天,她生下了双胞胎儿子许健、许康。从医院回到家,家人早已准备好了两个摇篮,摇篮上挂着一对小铃铛。在当地,铃铛有驱邪挡灾的寓意。家人希望两个孩子能听着铃铛声,健康快乐地长大。

孩子半岁时,周喜花发现大儿子许健听力有问题,不仅唤他没反应,周围发生巨响,他也不会受惊吓。经过检查,许健被诊断为聋儿。医生明确地告诉周喜花,想要孩子说话就和让石头开花一样不可能,建议周喜花早点儿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学习手语。

周喜花几乎崩溃了:难道这辈子她都不能听健健叫一声妈妈吗?

痛苦绝望的周喜花决定靠自己。她想,连鹦鹉都能学舌,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行!她把小儿子许康送到伊犁婆婆家,让他们代为照顾,而她和丈夫则全面训练大儿子说话。

1997年4月的一天,周喜花指着一头奶牛对许健说:“健健,这是牛。你说‘牛’。”没一会儿,孩子就没了耐心,眼睛东张西望。周喜花气得重重地在儿子屁股上打了几下。许健“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周喜花又心疼了,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下来。可作为母亲,她心里的着急和焦虑,谁又能体会得到?

知道自己惹妈妈生气了,许健变得异常听话。一天晚上,周喜花在给孩子铺被子时,从被子里抖出来几瓶娃哈哈。娃哈哈是许健的最爱,周喜花每天只让他喝一瓶,看来这几瓶是孩子偷偷攒下的。周喜花不懂孩子为什么这么做。许健把娃哈哈全都放到妈妈手上,一边“啊啊”地叫,一边用手比划着让她喝。对孩子来说,每天喝上一瓶娃哈哈就是最开心的事,他单纯地以为,妈妈喝了娃哈哈就会高兴,就不会再掉眼泪。看着孩子充满童真的小脸,周喜花心里一紧,眼泪滚滚而落。得知孩子失聪后,她每天醒来,唯一想的就是孩子能开口说话,而忽略了孩子是否快乐。

从那以后,周喜花不再逼着孩子说话。下了班,她会带着孩子去附近的牧场散步玩耍。许健兴奋地跑来跑去,看见牧羊犬,他用眼神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虽然说了,可许健依然不明白,急得在原地直跳。似乎在一瞬间,周喜花明白过来,儿子没有听力,她发出的每一个音,儿子都感觉不到,孩子也许还以为嘴巴动是在吃东西。周喜花一把抓过儿子的手,放到自己的舌头上,轻轻地说了一句“狗”。

感受到母亲舌头的震动,许健不可置信地看着妈妈,眼睛瞪得很大。周喜花跪坐在地上,握着儿子的手按在自己的舌头上,指着牧羊犬说:“狗,狗,狗。”许健的表情越来越丰富,一边跳着一边指着牧羊犬,嘴巴张了又合,合了又张,但就是不知如何发出声音。

几天后,周喜花正带着儿子在草地上做游戏,一只家犬从远处走来。许健高兴地冲上前去,指着狗,生涩地说“偶”。孩子那含糊不清的嗓音宛如天籁,周喜花愣住了,随后她紧紧地抱着儿子,心中溢满了激动和喜悦。

发出第一个音后,许健的进步很大,他会指着花草树木、小鸟、自云,然后模着妈妈的舌头,问妈妈怎么说。

半个月后的一天,周喜花做饭时不小心让油炸到了手臂上。许健见了,急忙拿毛巾给妈妈:“么么(妈妈),擦擦。”恍惚间,周喜花以为自己听错了。许健一边给妈妈擦手,一边吹气:“么么,疼吗?”“不疼。“周喜花的声音有些颤抖,她一边笑一边流泪。孩子那一句“么么”,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触摸自然触摸生活,聋儿走出自卑自闭

就在许健的状况一天天好转的时候,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

1997年夏天,婆婆给周喜花打来电话。电话刚拨通,老人就哭了起来:“喜花,康康也听不见了。”原来,半年前,许康连续几天高烧,挂了10天新霉素后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老人不敢把这个情况告诉儿子儿媳,只能偷偷带着孩子四处看病。医生说是药物性中毒导致孩子失聪。半年过去了,许康的语言能力大幅退步……

周喜花的胸口闷得似乎要爆炸了。曾经,大儿子不会说话时,小儿子许康那奶声奶气的话语,对周喜花来说是最大的安慰。每次累得撑不下去的时候,她都会拨通婆婆家的电话,听许康一遍又一遍地叫她妈妈。周喜花想不通,同样的灾难为什么会再次降临到同一个家庭。

周喜花让丈夫许志宏连夜把小儿子从婆婆家接了回来。既然大儿子先天性失聪都能开口说话,那小儿子就一定能。

每天下班后和休息日,周喜花和丈夫一人牵一个孩子,去到田野、牧场或者戈壁,周喜花让大儿子把手放到自己的舌头上,让小儿子把手放到丈夫的舌头上,指着花草牛羊,一对一地教他们说话。有时一天下来,夫妻俩舌头都说麻了,回家吃饭时一点儿胃口都没有。时间长了,周喜花瘦了一大圈。两个孩子见了,心情很沉闷。不学说话的时候,他们就待在房间里哪儿也不去,到最后,甚至怕见生人,变得敏感而自卑。

不能让孩子的童年如此灰暗,周喜花决定想办法让孩子变得快乐起来,她要让孩子的生命充满阳光。

1999年3月12日,周喜花带着两个孩子去附近的牧场,她主动要求给牧民帮忙,不要任何报酬,只希望大家可以多夸夸她的孩子,让孩子高兴起来。牧民们知道周喜花的心思后,都愿意配合。

周喜花安排两个孩子给奶牛洗澡。许健、许康很兴奋,拎着木桶就去水缸边提水。水桶很重,等两个孩子将桶拎到牛圈时,水几乎洒完了。主人见了,笑着拍拍他们的头,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的手臂很有力。许健、许康虽不太明白别人在说什么,但他们知道大拇指代表很棒的意思,两个孩子咧着嘴笑了。阳光底下,两个孩子像刚刚绽放的向日葵,迎着阳光,一脸灿烂。

谁知,在给牛洗澡的时候,许康、许健不知从哪下手,只知道把水往牛身上泼。受到惊吓,奶牛“嗷嗷”直叫。听到响声,大家都跑了过来,可两个孩子听不见,正玩得不亦乐乎。周喜花知道奶牛一旦受凉生了病会很麻烦,忙向主人道歉。见妈妈一脸严肃,两个孩子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

怕吓坏了孩子,一位牧民说:“没事,奶牛没那么金贵。”然后,他又蹲下身子安慰两个孩子说,奶牛身上洗得很干净,活干得很好。见大家都笑了,妈妈也笑了,许健、许康这才露出了笑容。

从那以后,一有空,许健、许康就往牧场跑,抢着给大家帮忙。牧民们总是寻找机会夸奖他们能干。两个孩子越来越自信,会说的字词也越来越多。

周喜花知道光让孩子摸着舌头学话不行,得让他们学会看口型说话,好为以后上学做准备。刚开始,许健、许康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耍去摸妈妈的舌头,但周喜花硬是不让。两个孩子哭也哭了,闹也闹了,见妈妈铁了心,最终只能妥协。看着妈妈的口型,许健和许康愣头愣脑地站在那,不知妈妈在说些什么。周喜花只能从头开始教,她在墙壁上写满了字,有“鱼”、“鸟”、“大树”、“爸爸和儿子”等等,和两个孩子玩起了找字游戏。周喜花用口型加动作来提醒两个孩子自己说的是什么。慢慢地,两个孩子适应了这种教学方式,他们看着妈妈的口型也能猜出个大概。

孩子们跟妈妈对话没什么问题了,但他们一直不敢跟外人说话。周喜花趁热打铁,她把孩子带到离家二十多里远的一个小镇,然后故意跟他们说:“妈妈迷路了,你们去问问人,在哪儿可以坐车回家。”面对陌生人,两个孩子躲在妈妈身后很害怕。周喜花狠着心,慢慢地用口型告诉他们:“妈妈嗓子疼,如果你们不问,咱们晚上就回不去了,只能露宿街头。”许健、许康吓得直摇头。最终,小哥俩牵着手鼓起勇气朝一个卖书的阿姨走去。“阿姨,最近的车阵(车站)在哪儿?”许健刚会说话不久,声音听起来有些奇怪,卖书的阿姨根本没听懂。周喜花鼓励儿子再问一遍。好不容易,阿姨弄懂了孩子的意思,把车站的方向告诉了他们。可许健、许康没有猜对口型,越走离车站越远。跟在孩子身后,’周喜花默不作声。得知自己走错了,两个孩子只能忍着别人异样的眼光,又问了其他人。直到天都黑了,他们才找到汽车站,可最后一班车已经走了。

周喜花没办法,只能牵着两个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去。孩子们累了,非要妈妈背,周喜花只能轮换着背两个孩子。靠在妈妈背后,许健轻轻地说:

“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也背你。”“好。”周喜花声音有些哽咽。对她来说,能跟儿子对话,已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在妈妈刚柔并济的训练下;许健、许康5岁的时候,终于能跟别人交流了。为了让两个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周喜花夫妇决定把工作调回老家伊犁。

周喜花跑了十几所幼儿园,听说许健和许康是聋童,那些幼儿园都不愿收。周喜花没办法,跟丈夫商量:“要不,我去幼儿园教书!有我照看着孩子,幼儿园也许会收。”许志宏没答应:“你是教英语的,去幼儿园太可惜了,还是我去吧!”许志宏原是中学体育老师,为了孩子,他去了霍城县芦草沟镇中心幼儿园当老师,两个孩子也如愿上了幼儿园。和妻一样,许志宏再三拜托同事们,希望他们能多夸夸自己的孩子,让两个孩子感觉到自己和正常孩子一样。

在父母刻意营造的氛围中,许健和许康变得很自信。不久,两人顺利升入芦草沟镇中心小学。许志宏陪着孩子调到了中心小学任教。

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举办演讲比赛,兄弟俩想参加,但他们普通话说得不流利,没有一个同学推荐他们。周喜花鼓励他们:“要想让别人相信你,你就得先证明自己能行。”兄弟俩暗下决心苦练普通话,常常练到半夜。

一个星期后,他们跑到老师办公室毛遂自荐。怕老师不相信,哥俩即兴表演了一段顺口溜。孩子说得很溜,老师最终同意给他们一个机会。

两兄弟演讲那天,周喜花特意赶去学校。兄弟俩自信满满地上台,从容激昂地演说。他们的表现令同学惊诧不已,不由自主地为他们拍手叫好。

当所有人为孩子鼓掌的时候,周喜花欣慰地笑了:两个孩子终于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去做他们想做的事,可以自信地向所有人证明,他们能行。

游走戈壁特殊课堂,她是13位聋童的“妈妈”

这次演讲让很多人知道了周喜花母子的故事。很多聋童家长带着孩子慕名找来,向周喜花夫妇求教。

家住乌鲁木齐的小姑娘卢燕子只有4岁,像燕子一样精灵可爱,可她的脸上几乎看不见笑容。她的父母告诉周喜花,孩子是先天性失聪,年龄越大性格越怪,常常在家里乱发脾气。周喜花能体会到对方的无奈和绝望,她把卢燕子留了下来,用以前教儿子说话的办法开始教她说话。半年后,小姑娘终于能开口发音了。

其他聋童家长知道了,一下子送来了五六个孩子。周喜花在家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免费教这些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周喜花夫妇把挣来的钱全都贴到了这些孩子身上,对自己两个孩子则是能省就省,有时家里一个星期都吃不到一顿肉。许健和许康很能体谅妈妈:“不能说话很痛苦,吃了好吃的、见了好玩的,都不能与别人分享。我们不爱吃肉,妈妈,你尽管教他们。”

儿子的支持让周喜花备受激励。她自创了”户外教学法”,即带着孩子们去野外,让他们接触真实的事物。在野外,孩子们的心情会不由自主放松,此时学说话不再是一种强迫,而成了一种本能,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每天下班后来到孩子们身边,周喜花都会先问他们:“今天想去哪儿?”有的孩子想去森林,有的想去牧场,周喜花会根据孩子们的意见选一个地方。2008年9月2日,周喜花带着孩子们来到离家不远的和静县戈壁农场郊游。戈壁上被风化的石头显得突兀而悲凉,在石缝中,一朵红色的小花傲然绽放。孩子们见了,就像看到奇珍异宝一样,要往石缝上爬。怕出危险,周喜花没同意。大家就这样站在峭壁下,看着那朵花迎着阳光摇曳着。那一刻,平时调皮捣蛋的同学也变得安静下来,孩子们似乎隐约读懂了什么是生命——即使不被人关注,也要开出最美的花朵。

在周喜花的努力下,在这游走于戈壁草原上的特殊课堂里,13位聋童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孩子们都叫周喜花“阿姨妈妈”。

2009年2月,周喜花被评为。“新疆十大杰出母亲”。同年9月,她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不久前,美国某聋童心理研究中心联络周喜花,希望能在全世界推广她的这种教学方法,让更多失聪的孩子能够快乐地生活。

目前,许康正在妈妈所在的中学读高一,而哥哥许健因为休学一年,在霍城县清水二中读初三。兄弟俩乐观开朗,跟平常孩子没什么区别。说起自己的妈妈,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我妈啊,就是一老顽童,啥时见到她,她都是乐呵呵的。不过,正是妈妈这种坚强豁达教会了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笑着面对生活。”

(来源:中华慈孝节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