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江北——塘家湾的回忆

首页    中华慈孝节    江北风采    印象江北——塘家湾的回忆

江北风采——印象江北

 

曾经,塘家湾是依偎在古镇慈城东面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如今她变了,苍翠中,层层叠叠的别墅错落有致,潺潺而流的溪水疏影横斜,亭台楼阁别具一格,更有那些风情万种的桃花把这里点缀得诗意浓浓。但几十年来,她清秀朴实的影子却始终是我心中抹不去的回忆。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我和家人又一次踏上了塘家湾的土地,感受到那深烙在心头上的一份淡淡乡愁。

进村的那条依山而绕的小路出现了,多亲切啊!几十年前,我初来这里的时候它是用黄土铺成的,且在拐弯处有陡坡。记得那条路曾是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路坎下有深深的水渠,哗哗的流水旁是一片接一片变换着四季色彩的水田,几头老耕牛忽隐忽现,默默地守候在那里。忙碌的村民喜欢面向小路辛勤劳作,小路向外延伸,通向外面的世界。

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人们羡慕在这条小路上那些在乡镇企业上班下班、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喜欢调侃在小路上出现的那些穿着“喇叭裤”和“花裙子”的靓男靓女。记得有几个小伙子在下班时,还喜欢骑着自行车打响铃,并在拐弯下坡时得瑟地举起双手,玩起了杂技团那脱手骑轮子的游戏,故意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当时还是姑娘的我,则喜欢与处境相似的闺蜜相约在每天的晚饭后,带着疲惫在这满是泥土腥味的乡间小路上小资一番,听蛙鸣鸟唱,望月缺月圆,有过徘徊,有过彷徨,也有过理想,有过希望。

顺着小路,不远处的小山坡出现。那里依然翠竹青青,过去我家的一半院子就在这个小山坡上,而今山坡的一半已被延伸的小路分解,残留的那部分开着蚕豆花,爬上不高的山岗。回眸凝处,诗意中的塘家湾与旧时印象中的村庄在脑海里交替出现,时代的变迁,竟让人有点满满的感怀,真不知时光是怎么流失的。心底里一种厚重的感觉涌了出来,那是梦里常见的样子:用乱石切成的院子、旧时的家、后屋袅袅的炊烟、山坡上种蚕豆的父亲、还有紧邻我家石阶下住着的老队长。

悠悠岁月,多少人已故去,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有些事情却值得回忆。特别是平时带领社员出工收工的和我们最熟悉的老队长,他的音容笑貌和有关他有趣的故事很是让人难以忘怀。那是六十年代初期,国家发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号召,豪情满怀的老队长在公社听完报告后回生产队向社员传达时竟变成了“自力更生、八根大肠”。天呐!“八根大肠”是什么意思,真是笑坏了村里的年轻人,从此这句话变成了我们在背地里解除疲劳的笑料。其实老队长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参加过土改,曾是村支书,在村里很有威信,并且对党对集体忠心耿耿,在生产队长的岗位上做了一辈子,只是他从小给地主做长工,没有上过学校。

记忆中的塘家湾依山傍水,村中有一口大池塘,洗完澡的姑娘们喜欢穿上花衣服,在池塘里边洗衣服,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影子。村子不大,美女很多,很多漂亮的女知青以投靠亲戚的方式从上海下放到这里。这里有过“小香港”的美称,源于塘家湾的村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上海的亲戚,还有香港、台湾的。这里民风淳朴,村里的人见多识广,邻里之间也较和睦,较其他村庄,这里的人思想观念和物质生活都相对领先了一步,好多人也都愿意在这里扎根落户。

当时,我们举目无亲,迁往塘家湾以后得到了当地人的不少关怀和帮助。在塘家湾生活了整整七年的我,总是喜欢以“塘家湾人”自居。在塘家湾,我交上了最知心的朋友,也度过了最美的年华。

时间的味道甜甜咸咸,回味中一阵清风吹来,有熟悉的声音响起。那不是过去住在塘家湾池塘边的老邻居吗?你是否同我一样,借怀念故人之际也在寻找自己的过去吧!

下山了,弟说:“那块开着蚕豆花的山地是我们家曾经的自留田。”“知道。”我轻轻地回答,回家的那条小路又出现了。谁说“长恨春归无觅处”呢,那蚕豆花,那小路,不就是我的“乡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