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录——“三娘教子”源自慈城
从展览馆出来,志愿者们顶着炎炎烈日,又马上前往“三娘井”。“三娘井”地处慈城边,井口直径大约80公分,探头看去,井水清澈见底,一股清凉扑面而来。据当地老人回忆,慈城多水井,这与昔日嫁囡嫁井有关。原来,在一些望族谈婚论嫁时,女方往往会出一笔钱专门用来替出嫁的女儿打井,寓意我家的女儿像董孝子一样会孝敬公婆,也是为了让女儿少受苦。而“三娘井”同样是一口“孝井”,不过和婚嫁无关,是一个慈母孝子的故事,而传统戏剧《三娘教子》的故事就由此而来。《三娘教子》讲的是明朝景泰年间,一大户薛家三兄弟,大哥早亡,二弟经商,三弟薛衍求学。大嫂寡居,二嫂生一子薛倚哥,三媳妇王雪娥。二弟外出经商落船而亡,大嫂、二嫂变卖了家产,带走了全部细软,分别改嫁他人。留下三媳妇王春娥独自抚养薛家独苗薛倚哥长大成材。
据介绍,这个故事的来源就来自慈城冯家,据记载,明代冯岳官至刑部尚书,冯岳年幼时,误传其父客死在异乡,其母因伤心早亡,年幼的冯岳就由三娘(其父的小妾)抚养成人。宁波俗语曰“六月的日头,后娘的拳头”,而冯岳的后娘却慈爱胜似亲娘。冯岳为让三娘取水方便,专门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相传当地大旱时,三娘无偿向乡亲们开放自己的井,供乡亲们汲水,因此三娘井在当地远近闻名。
据慈城居民介绍,慈城多望族,又多是亦官亦商的世家。这样家庭的男主人要么离乡做官,要么出门经商。在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灵通的年代,有的男人一去杳无音信,而女主人常常能放下架子,走家串户,做一些类似像 “梳头娘姨”的活赚钱养家糊口。因而,慈城一些望族家谱前言,对含辛茹苦养育儿女的慈母多有浓重的笔墨加以赞颂。这一点从“三娘井”的故事也可以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