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
刘文华,1974年1月生,河南省太康县龙曲镇丁庄村村民。
刘文华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从小父母教育她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在生活中她一直牢记父母的教导,让孝顺成为不灭的长明灯,照着她们这个和睦的家庭。
1999年7月,刘文华和丈夫袁国柱喜结连理。2000年的9月8日,儿子出生,一家人都沉浸在小生命到来的喜悦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10月4日早上,刘文华的婆婆外出买菜时不幸遭遇车祸,颅脑严重受损。当她匆匆赶到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婆婆,脑子一片空白。
从医院回到家中,刘文华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心里想着躺在病床上的婆婆,她一咬牙,决定两头跑,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帮助丈夫照顾在医院住院的婆婆。
刘文华的婆婆先后经历两次转院、两次大的颅脑手术,昏迷了四个半月后,终于苏醒过来。
“婆婆脑干受伤太重了,尽管苏醒过来了,但快20年了一直不认人、不会说话,”刘文华回忆说,“就像个婴儿,日常最简单的事都完全不能自理。”
每天一大早起床,刘文华先清洗婆婆弄脏的一套套衣服和晚上睡觉时打湿的尿片,清洗完衣物,就开始忙乎一家人的早饭。匆匆忙忙准备好早饭,就开始给婆婆穿衣、起床、洗漱,再一勺一勺地喂她吃饭。等把婆婆的早饭解决好,自己才匆忙扒上几口早已冷凉的饭菜。
“婆婆一直不会咀嚼,只能吞咽半流食,饭要软硬适当,既不能稀了也不能太稠。太稀了从嘴两边流出来,太稠了又咽不下去,”谈及婆婆的饮食,刘文华显得很有经验,“每次喂食是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少了她不往下咽,多了又怕呛着。”
家里实在太忙,刘文华的儿子不到3岁就被送到了幼儿园,而19年来,帮婆婆做康复训练和时刻留意婆婆大小便则成为刘文华的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婆婆生活不能自理,医生说要多锻炼走动,多活动胳膊腿才能有可能康复。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恢复的好一些,每隔一会儿我都要扶着婆婆在屋子里一圈一圈的走路。婆婆体重有130多斤,每次走圈锻炼都走的很累。其实我更累,但是再苦再累也得咬牙坚持让她多活动。”提及近20年照顾婆婆的艰辛,刘文华说,“婆婆的智商仅相当于三四岁的儿童,每次搀扶她锻炼,我的左肩膀都会留下好多很深的抓痕,常年青一块紫一块的。遇到婆婆累了或不想走的时候,她都会狠劲的打我。”
因为刘文华的婆婆一直不会说话,即使大小便拉在衣服里,顶多只是表现出很烦躁。
“每天除了帮她婆婆锻炼,文华还得留意观察估计婆婆是不是该方便了”,说起刘文华,60多岁的邻居张俊玲竖起了大拇指,“即使这样,她婆婆还是偶尔会把大小便拉到裤子里、被褥上,恁些年了,记不清有多少次帮她婆婆换洗沾满粪便的衣服、被褥。”
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刘文华与婆婆睡在一个屋里,夜里只要听到有一点动静,就赶紧起来,婆婆尿湿了,马上换上干净的尿片;婆婆平躺睡得不舒服了,刘文华就马上给她翻身换侧卧。特别是冬天的夜晚,她都是和衣而睡,准备随时起床。
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刘文华从未落下过一次,也从未说过一句怨言。婆婆无法外出理发,一开始都是请人上门,但有时她婆婆不太配合,怕理发师不慎剪伤婆婆,刘文华就自己买来工具自学理发,一直以来婆婆的头发都是她剪的。
19年来,刘文华为照顾婆婆,她也很少走娘家,逢年过节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自己的父母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她亏欠他们太多。
刘文华的所作所为,街坊邻居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邻居来串门,看到刘文华的婆婆穿戴干净整洁,被褥也干干净净无异味,都说刘文华是个孝顺的媳妇,说她与婆婆不是母女胜似母女。
刘文华先后荣获 “周口市乡村好媳妇”“周口市文明市民”“太康县第六届十行百星”“太康县好媳妇”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