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长年

首页    十大慈孝故事    第六届慈孝故事人物    左长年

左长年

 

左长年,男,1947年11月出生,涟水县梁岔镇陈溪村人。

今年72岁的左长年,1947年出生于梁岔镇陈溪村汪圩组,是家里7个兄妹中的老大。从小勤奋好学的他,在18岁那年中专毕业,分配到了省海洋渔业公司机要科从事译电员工作,还交往了一个上海女孩,前途一片光明,同事们也很羡慕。

可谁知,厄运却悄然降临。1968年,意气风发的左长年,接到了家里寄来的信,母亲生病去世。当他还沉浸在母亲去世的悲痛中时,在县城工作的父亲却在1年后重组了家庭,将6个弟妹留在了村里的爷爷奶奶家,不再过问。最大的妹妹16岁,最小的弟弟才5岁,年过古稀的爷爷奶奶手足无措,所有的希望都投向了左长年。

 “孝心的过程是苦的,但我不怕,我必须撑起这个家。”年仅23岁的左长年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一家9口的生活重担,也主动与女朋友分了手,并将每个月的工资都寄回了家。

但这却还不能在闹饥荒的年代,保障老人与弟弟妹妹们的温饱,家里经常两三天都吃不上饭。于是,他硬着头皮,每个月,还要向单位借钱,来补贴家用。时间久了,单位的同事们议论纷纷,一次在到财务科借款时,会计不耐烦地说道:“你怎么又来了。”左长年一句话也没解释,小心翼翼地走完手续领了借款,直接就奔向了邮局。回到宿舍,左长年默默地擦拭着眼角“被风沙迷了眼睛”而流下的泪水。

“我家里有6个弟妹,2位老人,你和我在一起,就要连他们一起照顾。”经村里人介绍,左长年认识了妻子王树珍。初次见面的这句话,让王树珍至今记忆犹新,也一起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

1976年,左长年因为拼命工作,日夜加班,患上了胃出血和肺结核等疾病,病情十分严重,一度在上海入院昏迷三天。可三个月后,回老家修养的他,不仅养起了鸡鸭,还坚持参加集体劳动赚取工分,补贴家用。

屋漏偏遭连夜雨。1981年,肝炎传染病流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相继感染,左长年立即请假回家,将他们送到了前进卫生院进行治疗并悉心照料,2个月的时间,花费了500多元,终于将他们的病治好了。可左长年却又欠了单位近2年的工资。

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也伴随着两个儿子相继出生。1983年,即将提干的左长年主动放弃机会,申请调回家乡。经组织同意,调往了位于淮安的省运河航运公司。

时间飞逝,妹妹们相继出嫁,两个弟弟的婚娶又成了左长年的心头病。1985年,大弟弟左长中要结婚,原本,一家人就挤在不到30平米的小房子里,没钱为弟弟新建房屋的左长年将自己的房间让给了左长中,自己和妻子,睡到了小厨房的稻草里,这一睡就是2年。1987年,小弟弟左长友又面临结婚,左长年拿出全部积蓄又向单位借了不少钱,为左长友搭建了自己的房子。

1983年,最小的妹妹因病去世,留下了4个女儿,生活艰辛,但看到妹妹留下的孩子们,尤其是最小的外甥女才2个月。左长年心疼不已,二话没说,将嗷嗷待哺的小外甥女抱回了家,变成了自己的“女儿”。

1993年,他又收养小舅子4岁的女儿。当时,村里很多人都不理解,说他是“捡破烂”的,什么都往家里“捡”。“看到这么小的孩子挨饿受冻,我的心就揪了起来。让家里再多个女儿不是也更热闹。”在左长年的悉心培育下,渐渐长大的小“女儿”懂事乖巧,学习优异,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如今在南京市机关医院工作。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在先后送走爷爷奶奶和父母亲后,左长年还长期承担起了赡养岳父岳母、叔丈人叔丈母娘、舅妈甚至是继母的责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长年从无怨言,细致入微地做好每一次护理,陪伴着一位又一位老人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路,并忙前忙后地处理后事,也被人称赞为“三家女婿”。

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五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做好事。从青葱岁月到满头白发,左长年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充分诠释着“怀德于心,践孝于行”的真谛,他用爱心和坚韧撑起了一片大爱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