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家风家训
一、尚学篇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①于太常桓郁②,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注释】
①《欧阳尚书》:亦称《书》。儒家经典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纂而成,事实上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②桓郁:(?~93),字仲恩。东汉沛郡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桓郁是当朝九卿之一的太常,主管宗庙礼仪和选试博士,曾为汉章帝和汉和帝讲授儒经,是当时既显赫又有很高学术威望的经学大师。
【释义】
杨震从少年起就特别聪明好学。他拜桓郁为师,深钻细研《欧阳尚书》。在桓郁的教授下,他通晓经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无不探根究底。所以,当时人们就称杨震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二、清廉篇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①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②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注释】
①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②遗:wèi。给予;馈赠。
【释义】
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特备黄金十斤,于白天谒见后,又乘深夜无人之机,将黄金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
三、治家篇
(杨震)后转涿郡①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②。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③之,不亦厚乎!”
【注释】
①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②私谒:因私事而干谒请托。
③遗:yí。留下。
【释义】
杨震为官,从不谋取私利。在任涿郡(今河北省涿县)太守期间,品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事请托。他的子孙们与平民百姓一样,素菜为食,徒步往来,不乘马车,生活十分简朴。亲朋好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世人都称子孙为‘清白吏’,这样留给他们的遗产,难道不丰厚吗!”
四、正直篇
帝舅大鸿胪①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②。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③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④。”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⑤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注释】
①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是九卿之一,分管礼仪。
②从:听从。
③辟:bì。指征召来,授予官职。
④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⑤执金吾(yù):西汉末年时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
【释义】
汉安帝的舅父、官居大鸿胪的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他没有听从。耿宝就亲自前去拜访杨震说:“李常侍是皇上重用的人,想让你征召他的哥哥做官,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如果皇上想让三府征召,那么应有尚书的文书。”于是拒不答应,耿宝忿然而离去。阎显是皇后的哥哥,官居执金吾,也向杨震推荐亲友入朝为官,杨震又没有答应。
五、明志篇
(杨震说)“死者士之常分①。吾蒙恩居上司,疾②奸臣狡猾而不能诛③,恶④嬖女⑤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⑥,勿归冢次⑦,忽设祭祠。”
【注释】
①常分:寻常本分的意思。
②疾:憎恨。
③诛:惩处。
④恶:厌恶。
⑤嬖女:bì nǚ。嬖,宠爱,引申为受宠爱的人。嬖女,受宠爱的姬妾。
⑥形:指身体。
⑦冢次:葬址,茔地。
【释义】
(杨震说)“死是士人寻常本分之事。我承蒙皇上厚爱,身居高位,憎恨奸臣狡猾而不能惩处,厌恶后宫作乱而不能禁止,有何面目再见日月!我死以后,用杂木做棺材,以粗布做寿衣盖住身体,不要埋葬在祖坟,不要设祠祭祀。”
(正德学堂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