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打造符合历史文化名城气质的文明形象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纤尘堆聚,可为高山。
绍兴市2015年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0年成功实现文明城市“三连冠”;诸暨市、越城区、嵊州市先后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文明,成为绍兴最亮的底色、最美的风景。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德润越地·文明绍兴”道德品牌,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新要求指明新方向,绍兴市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提供精神动力。
全民参与,齐抓共管聚合力
城市的文明,核心是人的文明。紧扣创建为民、惠民、靠民理念,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协调部门镇街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营造全员参与、全民共建的浓厚创建氛围。
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在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过程中,全市广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开展督查调研,以创造性举措破解市容环境、文明交通、街巷管理等关键领域的难点堵点,在创建工作中锤炼作风、提高本领,擦亮“越城铁军”金名片。
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全市各职能部门和属地区、县(市)加强联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和整治,形成文明创建的强大合力;推动全域文明创建,开展小城镇文明行动,推进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通文明城市“最后一公里”;深化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选树镇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以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提升市民主体意识,彰显为民惠民情怀。通过组建市民文明巡访团、搭建“你拍我改”曝光台等形式,拓展市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渠道,培育市民主人翁精神。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标尺,大力推进亚运项目建设、城乡拆改、路网建设等工作,完善政务服务、商贸购物、旅游休闲等网点布局,打造“15分钟生活圈”,努力建设一座高颜值、有气质的文明城市。
巩固提升,聚焦重点寻突破
以问题为导向,实施“双月攻坚”行动。从城市创建的痛点切入,实施“两月一重点”扫雷式巩固提升行动,分阶段推进反对浪费及公筷公勺、有序排队及文明一米线、垃圾分类、“迎亚运”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等攻坚行动。
以宣传为抓手,推动公益广告“上新”。将加快公益宣传创新步伐,聚焦柯桥元素,定制“柯桥有礼”“柯桥有爱”两大系列公益广告,提档升级城区范围内“老破小”公益广告,推进城区公共自行车站点、公交候车亭及主要道路路灯杆公益广告更新全覆盖,实现公益宣传上网上端、上路上墙,让文明入眼入脑入心。
以数字化为手段,提高城市治理效能。围绕“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轴,加快“未来社区”等城市基础单元建设,把城市治理的数智“因子”融入文明创建之中。持续深化亮点工作,进一步推广使用“文明轻骑兵”项目应用,建立完善“一人一档一码一标识”信息库,加强从业人员文明骑行监管,切实做到治理效能和文明水平同步提升。
凝练品牌,彰显特色展作为
聚焦新时代精神文明高地建设,以文明城市常态化高质量创建为目标,优化地域标识品牌工程,提升城市辨识度和品质感。
打响文明指数品牌。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完善、市容环境优化、交通秩序治理、农贸市场整治、文明风尚提升、台账资料整理提升等“六大行动”,融会贯通应用数字城管场景,拓展文明指数的评价范围和功能,打造衡量区域治理现代化的综合指数,扩大城市影响力与美誉度。
凸显区域阵地品牌。巩固现有发展成果,在全域建设30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明城市创建示范点位。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城区建设一批“邻居里”社区精神文明服务综合体,以及多个特色文明街区和特色放心点位;在乡镇建设“4+X”,即一园、一所、一馆、一街路,并根据乡镇特色拓展X个特色示范点;在村居建设“3+X”,即在一堂、一站、一村基础上,拓展建设X个特色示范点。
强化特色道德品牌。围绕特色孝德文化,加快建设“邻居里孝德志愿服务数智平台”,以志愿服务为核心、文明建设为目标,推动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发展;按照“浙江有礼”品牌建设任务,深化“文明礼让”“文明出行”“文明就餐”等实践活动,持续做好“礼让斑马线”慢直播、“你拍我改”等全民推广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形成基层文明行动亮点,让文明道德新风吹遍城市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