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妹香:无善不心安

    母亲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一辈子都记得,“吃得亏、受得气就有好日子过”,她用一辈子诠释着这句话的真谛。我的母亲是一个“嫂娘”,所谓“嫂娘”就是既当嫂子也当娘。当年,爷爷病重,按照农村里流行的“冲喜”习俗,母亲18岁时与父亲结婚,婚后第三天,爷爷就去世了。随后,奶奶改嫁他乡,留下家中三个还未成年的叔叔,后来家中又陆续添了我的五个哥哥姐姐,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这么多口人几乎都是母亲带大的。赤裸裸的生活教会了母亲容忍谦让的美好品质。

    247 19-10-10
  • 李霞:我的性格,满是父母亲的影子

    我时常羡慕我的妹妹,因为她未曾离开过父母身边半步。我是一个非常恋家恋父母的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我人生观的形成起了极大影响。然而,命运却让我离家最远最长,在德国生活20年多年,这份思家的牵挂就像一坛老酒,愈发浓烈。年轻时的父亲英俊潇洒,尤其是骑着那匹枣红马奔驰而来的那一瞬间,令我记忆犹新。忙碌严肃的父亲,对待工作和生活一丝不苟,受他的影响,我对待工作的态度像极了他。

    487 19-10-10
  • 陈平:父母教给我最质朴的道理

    我们家的家风不是写在本子上固定的文字,父母对我的教育是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开始的,这些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却影响了我的一生一世。父亲的祖上来自安徽,身世平常,爷爷是私塾里的教书先生,后来不知何故迁入湖南。这一变故,让我与湖南结缘。母亲的祖上,是山西有着显赫历史的票号家族,电影《白银帝国》中的故事便与她的祖先有关。少年时期,时局动荡,兵荒马乱,身怀家国情怀,他们双双投入军旅,最后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

    598 19-10-08
  • 邓兴旺:父母无条件的支持,让我始终有底气

    我出生于湖南沅陵的大山,一个偏僻而安静的山村。沅陵素称“湘西门户”,在沈从文先生笔下,这里是一个“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东边雪峰山奔腾而去,西麓武陵山逶迤而来,土家人的母亲河——酉水在这串联起神秘的历史遗存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848 19-10-07
  • 潘碧灵: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开端,它像一面镜子照映出人的品格,影响人一生的走向。我成长于有“老少山边”之称的湖南常德石门,石门属武陵山脉,崇山峻岭,有“湖南屋脊”之称,曾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据《石门县红军将士谱》记载,我的曾外公吴协仲,也就是我外婆的父亲,1897年2月11日,出生于白云桥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但他从小酷爱读书,1917年考入长沙明德中学,后转入湖南统计学校,受“五四”运动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展农工运动。192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石门组建中共石门特别支部,负责农运。1928年3月,跟随贺龙回桑植组军,任副营长;1930年2月,任红二军警卫团政委,后在湘鄂川黔等地开展革命斗争;1935年11月跟随红军长征,1936年1月在贵州毕节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才39岁。

    300 19-09-30
  • 袁爱平:传统中国农民家庭父母的爱

    从传统家风意义上来讲,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是传统中国农民的教育。我们家在农村,要说家里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没有。我父母没读过什么书,可能就启个蒙,能识几个字而已,没有所谓成型的教育方法。 但他们的骨子里是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基因。他们传递给我们的,也是最朴素的农民的品质:朴实、诚恳、勤劳。这些品质使我能忍受很多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和挫折,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311 19-09-28
  • 易露茜:父亲让我尽心尽力做一个于社会、于人民有益的人

    可以说,我们家是一个挺特别的家庭。在大多数家庭里,大年三十晚是阖家团圆吃年夜饭的时刻,气氛是欢乐、轻松的。但在我们家,有一项铁定的家规——要开一个颇为“紧张”的家庭会议。“今年你为党和人民做了哪些事情?今后还有哪些事情要注意?怎样防范腐败的风险?明年有怎样的工作设想……”我的父母和我先生的父母都是“老革命”,四位老人就像四位民间“纪检书记”,时时“盯着”我们,教诲并督促我们规范自身言行,培养家国情怀

    1118 19-09-26
  • 王国海:从父亲开始延续40年的“家庭会议”

    今年大年初二,延续了40年的家庭会议,如期举行。家庭会议,如期举行。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农民,虽然很瘦弱,但是内心十分强大。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十分具有战略眼光的。当他知道国家有“恢复高考”这一说后,他内心很坚定:一定要让孩子们读书。

    421 19-09-26
首页     齐家    传承